云南日报:坚决扛稳保障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发布时间:2021-10-20 17:28
来源:
浏览次数:3201
字体:【
分享:

罗平秋粮丰收


全省粮食仓储物流水平明显提高,粮食散装楼房仓整齐划一

重农抓粮,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耕者谋利

利用全国粮食交易大会等平台加强省内外粮食产销合作,组织粮源调运,促进产业发展,确保全省粮食供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引领推动了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越走越宽广。
“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云南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以战略眼光审视粮食、以产业模式发展粮食、以市场理念经营粮食、以法治手段管控粮食,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粮食流通能力持续增强,救灾物资储备职能接续发展,行业依法治理深入推进,有效应对粮情变化压力和自然灾害频发等严峻挑战,成功经受住了新冠疫情防控考验,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重农抓粮,政策春风化雨
我省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增强作为粮食产销平衡区的自我平衡能力。各级各部门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与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守边固边、惠民利农有效衔接,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守住全省8768万亩耕地保护红线,落实734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任务。着力推进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整治,划定重要农产品功能区和粮食生产区5253万亩,建成了覆盖全省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型灌区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以上。全面落实产粮大县奖励政策,保护种粮农民生产积极性。连续5年全省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在62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在1800万吨以上。
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是粮食产业的宗旨。近年来,我省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出台最低收购价政策,采取“优粮优价、优粮优储”“以销定储、以储定种”新模式,引导多元主体入市收购,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积极性,充分发挥粮食流通对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十三五”期间,全省各类粮食企业收购粮食640多万吨,销售粮食2400多万吨。组织开展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户科学储粮设施建设,建设集烘干清理、储存、加工为一体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和种粮农户提供订单生产,开展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五代”等产后全过程、多方位服务,使收获后的粮食得到及时处理、妥善保管,推动了节粮减损,增强了议价能力,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
优质粮食工程,让云南饭碗成色更足
加快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是兴粮之策、惠农之道、利民之举,也是行业发展所需,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粮食安全战略、进一步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基础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现实需要。
我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大局,突出“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鲜明主题,加快发展粮食产业经济。聚焦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编制实施《云南省粮食全产业链发展规划(2018—2025)》,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支持云粮集团、滇中粮食集团、蔓香云天、大红屯、玉溪滇雪等粮食企业参与粮食全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昆明黄龙山粮食产业聚集区、晋宁粮食产业园区、宜良饲料产业园区和红河、滇中(玉溪)粮食物流产业园区等粮食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十三五”末,全省粮油加工企业实现年工业总产值约283亿元,比2015年的150亿元增长89%,高原特色粮油产业优势彰显。
近年来,我省将优质粮食工程作为推进产业发展的主要抓手,在促农增收,助力脱贫攻坚,推进高原特色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省粮食和储备局副局长王江介绍,我省聚焦促进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推动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三链协同”,统筹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和“中国好粮油”云南行动计划3个子项建设,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实现县级全覆盖,“中国好粮油”云南行动计划增加优质粮食超过150万吨,促进农民增收20多亿元。八宝贡米、梯田红米、彩云之南云香米和滇雪油脂等一批特色粮油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影响力稳步提升。实现粮食产购储加销有机衔接,使供需结合更直接、更紧密、更畅通,让百姓的“米袋子”多装优质粮,吃上更多的“中国好粮油”“云南好粮油”,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粮油消费升级的需要,让云南饭碗成色更足。
产业发展的红利惠及种植户、企业、消费者等全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主体。据广南县副县长梁忠介绍,广南县通过实施优质粮食工程,采取“基地+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群众参与发展,龙头企业累计带动约4.5万户,22.5万余人,户均增收3500元。个旧市大红屯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承英表示,公司实施“中国好粮油”云南行动计划以来,采用了“公司+村委会+农户”的订单模式,发展优质特色粮食,发展订单基地20万亩,带动农户3万余户,户均增收2000余元,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的放心粮油产业链,目前已开设了覆盖市、县、乡的“放心粮油”直营店一级店50个、二级三级店150多个,根据客户需要把“放心粮油”配送到家,方便消费者。滇中粮食集团董事长李树华表示,公司正在推进的“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项目—“滇中智能小粮店—无人智能售粮机”暨“滇中粮韵”网上商城在抗疫这个特殊时期彰显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企业以低于市场价10%的价格为小区住户输送一批又一批的优质大米、面粉、面条、食用油等生活物资,让小区住户“足不出户”“足不出区”、不与他人接触就能方便快捷购买到放心粮油,为抗击新冠疫情提供了有力保障。
夯实“压舱石”,守住管好“云南粮仓”
全省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围绕主责主业,全面落实监管责任,确保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十三五”时期,全省地方粮食储备规模落实到位,省、州(市)、县(市、区)三级粮食储备体系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压舱石”作用充分彰显,全省粮食储备、流通能力持续增强,粮食库存充实、供应充裕、市场稳定,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为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当前,全省粮食储备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各级粮食储备可以保证我省常住居民正常消费4个半月以上。
在粮食物流体系建设方面,我省按照“一核、六圈、七线、八节点”的规划布局,“十三五”期间争取中央资金12亿余元,带动地方和企业配套投资近86亿元,实施粮食仓储物流设施等项目建设,深入推进“粮安工程”建设,仓储物流水平明显提高。目前,全省总仓容超过700万吨,其中完好仓容超过650万吨;全省油罐1190个,总罐容近27万吨。全省粮食铁路专用线里程20余公里,粮食铁路跨省流通量近2630多万吨。
云南稳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动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现代化,实现行业转型发展。修订《云南省〈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出台《云南省政府储备粮食质量安全管理实施办法》等,推进依法管粮。圆满完成政策性粮食库存大清查工作,向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交上一本实实在在的“明白账”。强化粮食流通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开通12325监管热线,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严格执行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一规定两守则”,切实防范储粮安全和安全生产事故,确保守住管好“云南粮仓”。
保供稳市,强化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我省不断加强粮食和重要应急物资储备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地方粮食储备调控作用,科学优化布局全省粮食应急保障网点,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加强与粮食主产省区和国内大型粮食企业的产销合作,加强粮源组织调运。与黑龙江、河南、湖北等主产省份产销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近3年累计从省外调入粮食1700多万吨。“十三五”时期,全省建设完善粮食应急供应网点2333个、应急加工企业153家、应急配送中心117家、应急储运企业74家、应急保障中心82家。全省粮油加工企业日加工能力达1.7万吨,在应对各类突发应急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全球粮食供应链频亮红灯,引发人们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关注,也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多年未有的压力,云南同样需要经受住这场考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省出台了《粮油市场供应应急处置工作方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25个边境县粮油保供稳价方案》,制订了粮油保供稳市“八条措施”,建立了“4+4保供”机制,即日监测、日巡查、市县联动、政企联动加中央、省、市、县四级储备联保联防机制。恢复执行15万吨成品大米省级动态储备、5万吨成品粮省级临时储备政策,全省粮食储备库存处于历史高位。扎实做好粮油市场保供稳价、企业复工复产达产、应急物资调运等各项工作,确保疫情期间粮油供应不断档、不脱销,市场供应秩序稳定。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筑牢粮食质量监管防线
粮食质量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我省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行政管理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百姓吃粮无小事,质量安全大于天”的信念,实行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切实筑牢粮食质量安全监管防线。
强化制度体系建设。我省出台《云南省超标粮食处置管理办法(试行)》《云南省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贯彻落实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逐步完善了管理科学、配套完备的制度标准,为夯实粮食经营者质量主体责任,明确和强化部门监管职责,强化粮食收储环节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强化质检体系建设。省市两级17个粮食质量检测中心(站)全部纳入国家粮食质量检测体系,加挂国家牌。全省各级财政投入不断增加,粮食质量检测能力不断提升。全省各级粮食检测单位现有实验室面积1.76万平方米、检测人员164人、仪器设备3898台(套),基本满足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需求。各级检测机构立足本职、主动作为,大力开展公益性检测服务,严格执行粮食质量检验制度,年均检测粮食样品2万余个,主持制订了4项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从源头控制粮食质量,严把检测关,严防质量不合格粮食流入口粮市场。近3年来,我省粮食和储备部门共出动质量检查人员1261人次,完成18994批次抽样检验,政策性粮食大清查和库存检查质量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7.6%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确保了我省市场粮油质量安全,切实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齐抓共管,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并把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作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主要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制度,健全工作机制。
省粮食和储备局副局长王江介绍:“近年来,我省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将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列入全省‘三农’综合考评,考评分值权重提升至20%。层层压实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有效调动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重农、抓粮、强流通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全面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储备能力和流通能力建设,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2017年国家首考以来,云南省取得“两优两良”的较好成绩。
粮食安全要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这是一个全新的战略部署。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建立“三双”工作机制,即 “双组长”——书记、省长亲自担任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双办公室”——成立了巩固脱贫攻坚办公室和农业农村生产办公室,“双月推动”——每两个月领导小组要研究一次农业农村工作和粮食安全工作的重大问题。结合不断完善考核方案和指标设置、持续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层层压实党委政府责任、扎实开展考核等措施,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得到更好地发挥。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认真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着力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云南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体系,着力推动粮食和物资储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做强高原粮仓,提高口粮生产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我省作为粮食产销平衡区的自我平衡能力,共襄盛举筑粮安,为确保粮食安全贡献云南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